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足球资讯

基辅战役被俘苏军下场(基辅会战有多残酷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合围战)

时间:2022-09-29 19:30:46

二战期间,希特勒一直野心勃勃,妄图称霸世界。他通过苏芬战争的战况认为苏联的军事上还不够强大,加上德军掌握的相关情报,最终做出了德军会像切蛋糕一样势如破竹地攻入苏联的判断。

于是1941年6月,德国背信弃义,大举进攻苏联。被称为史上最大合围战,苏联西南方面军队的噩梦——基辅会战正在来临。

基辅会战有多残酷?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合围战,苏联50个师被消灭

基辅会战

本期带大家了解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合围战-基辅会战。新来的观众朋友们多多关注支持一下。

1941年6月22日4时30分,德军出动三个集团军共360万人在1830架飞机的支援下,分成北、中、南三路意图夺取列宁格勒、莫斯科和基辅。

因为1939年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方面自认为希特勒不会向自己开炮。当德军以闪电战的方式直入苏联境内的时候,他们才如梦初醒。

基辅会战有多残酷?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合围战,苏联50个师被消灭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也正因此,苏联前期的卫国战争损失严重,防线一触即溃。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德军就向前推进了600公里,甚至夺下了通往首都莫斯科的门户斯摩棱斯克。

面对这样大好的形势,德军的前线将领纷纷踌躇满志,认为可以一举拿下莫斯科,占领苏联的政治中心。

此时的希特勒却表示要先占领基辅和列宁格勒。希特勒用他的一套战争经济学理论解释这种战略。列宁格勒附近有十分重要的工业区,而基辅丰富的原料和农产品更让希特勒垂涎三尺。

基辅会战有多残酷?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合围战,苏联50个师被消灭

希特勒

按照希特勒的设想,夺下这两个城市既可以削减苏联的后勤力量,又可以给德军提供给养,在他的侵略理念中必须拿下的。相反,莫斯科这样的政治中心,在希特勒的眼中却不急着拿下。

从地理位置上看,列宁格勒在北,基辅在南,如果占领这两个城市,就可以让莫斯科成为一座精神孤城。然后由南北两个集团军从一侧包抄莫斯科。希特勒甚至想过让莫斯科不战而亡。

1941年7月16日,希特勒下达命令,要求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兵团南下配合南方集团军对基辅附近的苏军进行包围。同时,霍特第3装甲兵团向北协助北方集团军攻打列宁格勒。

虽然苏军在西南地区布置了重兵,也没有抵挡住德军迅速而又猛烈地攻击。8月初,苏军在西南地区的20个师共10万人被俘,防线溃不成军,只能退守到第聂伯河东岸的基辅,依托河流建立起新的防线。

基辅会战有多残酷?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合围战,苏联50个师被消灭

古德里安

为了实现夺取基辅的目标,德军开始实行包围计划。古德里安的第2兵团按照计划需要渡过杰斯纳河,直插基辅后方的罗姆尼。于是8月25日,古德里安率领第2兵团突然南下,一天时间就到达了杰斯纳河北岸。

这一举动让苏联统帅感到困惑,此时的苏联高层没有想到一个巨大的包围圈正在形成,反而怀疑德军的目标是进攻莫斯科。

古德里安兵团的南下让苏联领导人有些不安,斯大林亲自打电话给防守杰斯纳河的叶寥缅科上将,命令他打败古德里安这个家伙。叶寥缅科充满了自信,在斯大林面前夸下海口:“我一定能将他打败。”

基辅会战有多残酷?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合围战,苏联50个师被消灭

叶寥缅科

叶寥缅科随即指挥军队对古德里安兵团发起猛烈的突击。正面和两侧同时进攻,却也收效甚微。这场攻击并没有阻止住古德里安的前进。双方战斗到8月底,古德里安麾下的一股部队突破了杰斯纳河,在河的南岸建立起了阵地。9月上旬,古德里安麾下的装甲部队已经全部渡过了杰斯纳河。

就在这时古德里安收到报告,麾下的一个军发现了苏联军队防御的薄弱点,下属的第3装甲师已经在努力突破。古德里安意识到这是一个有利战机,立即决定亲赴前线鼓励第3装甲师大胆向敌后穿插。这一举动果然让士气大增。随后古德里安亲自指挥战斗,不到一个晚上就攻破了了苏军的防线,顺利占领了罗姆尼。

基辅会战有多残酷?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合围战,苏联50个师被消灭

此后叶廖缅科已经彻底无法抵挡德军的前进的步伐了。占领罗姆尼之后,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兵团开始和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兵团进行会师,以便彻底地封闭基辅的包围圈。乌克兰平原上,古德里安和克莱斯特的部队攻破沿路苏军防线,在洛赫维察胜利会师。这两位德意志装甲之魔用他们的装甲铁钳死死地钳住了基辅的心脏,更是成功将苏联西南方面军的主力牢牢地装在了德军的口袋里。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包围圈就此形成。以罗斯拉夫尔、基辅和克列缅楚格三个城市形成的三角形包围圈,边长约为500公里,总面积达到135,000平方公里。人类最壮观的一次合围战即将在这里上演。

基辅会战有多残酷?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合围战,苏联50个师被消灭

合围已经形成,苏联西南方面军已经成为瓮中之鳖。早在德军组织基辅合围前,苏联总参谋长朱可夫就主张放弃基辅,全力保卫莫斯科。这个建议与斯大林的坚守基辅的战略思想发生了分歧,被称为是“胡说八道”。

两个苏联高层争执不下,没有上帝视角的斯大林坚持自己的战略思想。最后,朱可夫被解除了总参谋长的职务,到前线担任预备队方面的司令员。其实,不止朱可夫,苏联当时不少的前线将领都觉察到了基辅的危险处境。

苏联西南方面军总司令布琼尼曾在9月11日向斯大林提交报告,说明了部队只有立即从基辅撤退,才能保存主力的判断。结果不幸遭到斯大林的拒绝。两天后,布琼尼因为消极避战被免除总司令的职务。

基辅会战有多残酷?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合围战,苏联50个师被消灭

布琼尼

请求撤退的将领被接连撤职,一些将领知道无法改变事实,但又不忍心所属部队进入德军的包围。于是苏联西南方面军的司令员吉尔伯诺斯,就未经请示私自下令部队全线后撤。不过这一命令很快被苏军的最高统帅部撤销,并且严厉要求吉尔伯诺斯实施更加积极的战术,对德军发起反攻。

斯大林始终坚持死守基辅的战略决策。既要求西南方面军严防死守,又命令其他部队前往基辅增援。于是错误的战略决策导致苏联军队完美地错过了避开合围和保存实力的所有时机。直到9月下旬,苏联总参谋长同意苏联军队向东撤退,但已经为时已晚。

斯大林的一意孤行其实和他的战略思想有关。在战争前,斯大林就认为一旦战争到来,德国人的主攻方向将会是乌克兰,因此他早早将苏军的大部分兵力部署在西南部的乌克兰。

基辅会战有多残酷?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合围战,苏联50个师被消灭

朱可夫

总参谋长朱可夫曾向斯大林建议,要将战线拉长,避免主力过于集中,可以将西南方面军的主力撤出,这一建议自然也遭到了斯大林的反对。

与此同时,德军的最高决策者希特勒也一意孤行,决定重兵攻打乌克兰。苏德双方的一次主力大决战,就在这样内部分歧的情况下发生了。

1941年9月16日可谓是二战期间苏联面临的最惨痛的日子之一,更成为苏联西南方面军的噩梦。身处包围圈中的苏联部队,迅速被德军分割,包围圈内的士兵陷入混乱,百万苏军被德国法西斯残酷地绞杀。

9月17日,苏军的最高统帅部终于同意撤退,却已经来不及了。下令突围的命令传达后的第2天,苏军集中了强大的兵力和坦克,向德国法西斯的一个装甲师发起了第1次突围。苏联战士端着步枪冲向德军阵地时,德军的增援部队及时赶到,将苏联军队的冲锋打退。第1次突围以失败告终。

基辅会战有多残酷?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合围战,苏联50个师被消灭

不到一天的时间,苏军又集中优势兵力部队,向德军的包围发起了又一次冲锋,希望可以摆脱全军覆没的结局。苏联红军凶猛顽强的冲锋以及鲜血淋漓的代价,最终还是没能突破德军的重重包围圈。在乌克兰的广阔田野上,到处都是苏联红军的尸体,场面惨不忍睹。

9月19日,斯大林下令放弃基辅。

一天后,苏军组织了第2次大规模突围,德军的阵地遭受猛烈攻击而打开了缺口,却马上又被德军的反突围击败。这次突围后,苏联红军已经再无力进行更有效的突围。

眼看从内向外突围无望,斯大林决定出动几个集团军的兵力从包围圈外面向内攻,试图挽救西南方面军被全面围歼的厄运。

由于一些失误,出动的集团军士兵遭到了德军的狙击,被围困的苏军基本失去了最后一线希望。

包围圈里没有后勤供给,既无燃料也没有炮弹,苏联红军内部的情况越来越混乱,出现了一股股部队端枪持刀向德军的坦克大炮发起集群冲锋的场面。

斯大林通过阵地上的高音喇叭向整个战场发出了激动人心的讲话。现实的绝望笼罩在乌克兰的上空,越来越多的红军战士进行自杀式的进攻,用血肉之躯阻挡德军的炮击。苏军的拼死搏杀,最终形成了德军对苏军的大屠杀。德军出动坦克进行炮击扫射,碾压成千上万的红军死伤殆尽。最终只有少数部队得以逃脱,但主力部队仍然处于包围之中。

1941年9月19日,基辅城被德军第6集团军攻占。一周之后,基辅会战结束。

基辅会战有多残酷?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合围战,苏联50个师被消灭

斯大林

那些为保卫祖国进行艰苦卓绝战斗的战士们从此长眠乌克兰的大地上,他们的功绩和精神将永世长存。

苏联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参谋长图皮科夫政委布尔米什坚科在突围中阵亡。战后据估计,基辅会战中,苏联军队共损失约70万人,另有884辆坦克,3718门火炮和3500辆车辆都被德军击毁或者缴获。而德军仅损失10万余人。这场历史上的最大合围战役最终以1:7的伤亡率落下帷幕。

英国的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德在他的《战略论》中评价基辅会战“就本身而论可以算是一次极大的成功。”因为苏联方面决策者的战略失误,苏维埃的西南门户被打开,近百万士兵战死沙场,基辅落入敌手。

基辅会战有多残酷?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合围战,苏联50个师被消灭

可是另一方面,苏军的顽强抵抗对德军的的闪电战也起到了阻止的作用。德军花费了大量时间占领西南地区,也因此延误了攻打莫斯科的时机。

基辅会战失败以后,斯大林和苏军的最高统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局,他们认真地总结了经验和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认真备战。

从1942年开始,苏联的军事战略就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开始彻底地摒弃“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坚守”的思想,懂得了在德军进攻时避其锋芒,向后方纵深地区撤退。这样既可以保存力量又能够消耗德军战力。

而与此同时德国的战略也发生了变化,从1942年开始执行“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坚守”的战略。这和和苏联形成一进一退的对比,深刻地影响了东线战局。

所谓福祸相依,苏军虽然在基辅会战中惨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却拯救了莫斯科,甚至挽救了苏联的命运,扭转了战争的局势。所以,战争中一时的失败并不可怕,以失败为师,吸取教训才能反败为胜。

阅读全文 发布于 2022-09-29 16:09:06 基辅战役被俘苏军下场

基辅 苏联 德军 斯大林 合围

最新文章